以镜头为笔,绘文明交融。的结果近日揭晓,本届赛事聚焦“妇女:丝绸之路遗产的守护者”,旨在通过青年视角致敬女性在传承多元文化中的独特贡献。来自中国的15岁少女张意恬凭借这幅题为《宁静时刻》的作品,在14-17岁年龄组脱颖而出,荣获第一名的好成绩。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丝绸之路项目发起的这项摄影大赛,鼓励生活在广袤丝路地带上的年轻人们,用影像探索这条连接亚、非、欧的古老商道所孕育的共同文化遗产,促进不同文化间的对话、理解与和平,让古老文明在当代青年的创意中焕发新生。。
文化
“给予关注,是最稀有、最纯粹的慷慨。”法国哲学家西蒙娜·韦伊的这句话,恰如其分地揭示了艺术家韩枫在其摄影系列《礼物》中的创作精神。在韩枫的镜头下,日常物件不再平淡无奇。摇摇晃晃的南瓜、有了缺口的瓷碗、看似静止但实际却在游动的带鱼、正在凋谢的花朵——所有这些物件不仅是作品的主题,更是一种姿态,悬停在记忆与游戏之间的某个瞬间。韩枫巧妙地运用由美食、器皿和灯光构成的语言,汇聚成了一本极富个性又具有普遍性的视觉日记,模糊了静与动、记忆与游戏的边界,让微不足道的存在低声讲述生命与时间的故事。这组曾在波士顿、上海等多个城市展出的作品提醒我们:美,往往藏身于微小与不完美之中。
数千年后,我们如今建造的高楼、道路、管道等基础设施,将化作形态各异的遗迹遍布全球。现代的塑料、混凝土和电子产物,或将成为未来地层中的“技术化石”,长久存续,向后来者诉说人类文明对地球留下的深刻印记。
借助激光雷达技术,前哥伦布时期美洲最大的大都市能够提供极具价值的信息,这种革命性激光测绘技术为整个美洲地区的考古学家开辟了全新视角。
沙特阿拉伯西北部的埃尔奥拉绿洲,曾是古代香料之路要地,拥有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丰富考古遗迹。自2016年起,在皇家委员会与教科文组织推动下,这片沙漠秘境正走向世界舞台。
在音乐殿堂唱响《和平颂》
日前,联合国合唱团与联合国交响乐团携手多家纽约地区的民间音乐团体,在殿堂级的卡内基音乐厅进行了公演。近300人不仅共同表达出对于和平的呼唤,还向即将迎来八十华诞的联合国献上了一份真挚的礼物。让我们跟随《联合国新闻》的镜头一起去现场聆听和平之声。
呼吁开展由非洲引领、社区推动的遗产活动,确保世界遗产真正造福非洲大陆及其人民。
书籍承载记忆与认同,但非洲图书产业仍面临挑战。教科文组织最新发布的《非洲图书产业》报告勾勒出发展路径,强调出版政策、女性参与与本地语言内容的关键作用。
首个“文明对话国际日”主题活动纽约时间6月9日在联合国总部举行。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大使、联合国文明联盟高级代表莫拉蒂诺斯及来自多个国家的代表出席了由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主办的主题对话会,并发表致辞。会后,与会嘉宾兴致盎然地参观了“文明交流互鉴长卷”展览,并在联大会堂观看了“跨越山海的文明对话”文艺演出。此次系列专题活动通过多样化形式搭建起文明互鉴的桥梁,彰显不同文化的交流与共鸣,吸引了来自各国的常驻联合国高级外交官、联合国秘书处高级官员及纽约各界人士共1000余人参与,反响热烈。
故宫登上联合国邮票
方寸之间,看见紫禁城。为庆祝国际博物馆日,联合国邮政管理局日前首次为单个博物馆发行邮票——故宫博物院百年纪念版张惊艳亮相。十枚邮票精选故宫馆藏花卉纹饰,梅之清雅、桂之高洁、牡丹之华贵,在方寸间绽放六百年东方美学,也在联合国舞台架起交流互鉴之桥。请跟随《联合国新闻》的镜头,一同感受这场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
吴侬软语唱响联合国
"我有一段情呀,唱畀拉诸公听……"在纽约联合国总部恢弘的大厅里,苏州评弹的吴侬软语如清泉般流淌。日前,上海评弹团携十位国家一级演员登台献艺,以一曲《无锡景》开启文化盛宴,评弹、越剧、上海说唱交相辉映,为世界奏响了一曲动人的江南诗篇。
中医药文化走进联合国
当中医药文化登上联合国的大舞台,会有怎样的火花?在今年的联合国中文日,北中医教授领头八段锦,杏林圣手现场望、闻、问、切,精彩纷呈。点击独家视频,解锁联合国中文日的中医药故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收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约五十种传统烹饪方法。从那不勒斯披萨、法式长棍面包到地中海饮食、墨西哥传统美食,这些传统不仅体现了文化记忆与地方认同,更是促进生态可持续与社会凝聚力的载体。它们强调顺应季节、利用当地物产、珍惜食材,也带动了教育、就业与农村发展。如今,教科文组织正推进计划,记录全球饮食文化多样性,让这些“活的传统”成为应对全球化与气候变迁的文化资源。
奥尔加和叶娃逃离后,在摩尔多瓦重获安全和希望。当地的一所图书馆成为她们建立友谊、学习知识与获得新生的避风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地区办事处与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苏州)近日启动了“世界遗产青年营造师”行动计划。该项目旨在展示亚太地区青年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创新成果,表彰并赋能下一代领导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