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主题:以人为本的智慧城市
世界城市日自2014年设立,每年10月31日举行,旨在关注城市化挑战与机遇,推动国际合作与可持续城市发展。2025年庆典将在哥伦比亚波哥大举办,主题为“以人为本的智慧城市”,强调数字技术应服务于居民需求,助力落实《新城市议程》和《2030年议程》。
本次活动聚焦全球住房危机:28亿人缺乏适足住房,11亿人居住在非正规住区,超3亿人无家可归。解决这一问题需借助数字化手段实现规模化影响,这与《未来契约》的承诺以及联合国人居署2026–2029年战略计划高度契合。
庆典将包括圆桌会议和研讨会,推动各国交流智慧城市实践与经验。预期成果是加深对以人为本智慧城市的理解,推广创新与数字技术的应用,并形成广泛合作以促进住房可及性和可持续城市化。
了解更多详情。
《2024年世界城市报告》
联合国人居署在世界城市论坛上发布的2024年版《世界城市报告》,重点关注气候行动与快速城市化之间的紧迫交叉点。
这份双年度报告聚焦于气候行动与快速城市化的紧迫交汇点,为全球可持续城市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报告指出,为实现具有气候韧性的城市基础设施,全球每年存在4.5至5.4万亿美元的巨大资金缺口。报告特别警示了气候治理中可能出现的 “绿色绅士化” 风险。即环境改善项目可能导致地价和生活成本上涨,从而迫使原住的弱势社区迁离,加剧社会不公。报告强调,推动城市迈向可持续未来的关键在于采取以社区为主导的发展策略,确保气候行动具有包容性和公平性,不让任何人掉队。
背景信息
联合国大会在其通过的中,将每年的10月31日指定为世界城市日。预计这一国际日将极大地促进国际社会对全球城市化的兴趣,推动各国在应对城市化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方面的合作,并为全世界的可持续城市发展做出贡献。
城市化为新形式的社会包容——包括更加平等,并且在获得服务和新机遇,以及体现城市、国家和全球多样性的参与和社会动员方面更加便利提供了潜在可能。然而,这往往并不是城市发展的形态。不平等和排斥现象比比皆是,且往往高于国内平均水平,损害了可惠及所有人的可持续发展。
2014年,发起了活动,旨在强调世界面临的城市挑战,并促使国际社会参与制定。
阐明了“建设包容、安全、有抵御灾害能力和可持续的城市和人类住区”的雄心——这正是联合国人居署使命的现实意义所在。自1980年以来,城市不平等现象一直有增无减,世界最大的城市往往也是最不平等的地方。
2016年10月,各国在厄瓜多尔首都基多举行的“人居叁”大会上,通过了。该《议程》不仅通过重新思考如何规划、管理和居住城市而使世界走上可持续城市发展的道路,还为今后20年如何应对城市化的挑战确定了步伐,被视为是2015年9月由联合国193个会员国通过的的延伸。

